愛國是最深沉的情感,報國是最真摯的告白。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南開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一部南開的校史,就是一曲昂揚的愛國主義壯歌。“我們風華正茂、重任在肩,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永遠奮斗,把祖國的明天建設(shè)得更加美好。”國慶盛典到現(xiàn)場觀禮的南開大學學子阿斯哈爾·努爾太,說出了青年學子們的壯志豪情。
國慶盛典是一堂振奮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愛國,這一源自內(nèi)心的質(zhì)樸情感,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最近,《我和我的祖國》成為“爆款”電影。聚焦七個重大歷史瞬間,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相同的愛國心、家國情,引燃了無數(shù)人的愛國激情。“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二十八年革命,兩千萬人犧牲,無論如何,我都要保證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工程師林治遠克服恐高心理障礙,爬上20米高的旗桿,解決了電動裝置技術(shù)問題,當看到開國大典上那面冉冉升起的紅旗,無數(shù)人為之淚目。對于普通人來講,愛國不是豪言壯語、驚天動地,這種真摯的情感,就存在于腳踏實地、敬業(yè)奉獻中。
“你是中國人嗎?是!你愛中國嗎?愛!你愿意中國好嗎?愿意!愿祖國繁榮富強!”重溫并回答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發(fā)出的“愛國三問”,讓很多青年學子更加感受到家國情懷的厚重與珍貴。攜筆從戎、建功軍營的“南開八學子”,踐行報國志,練就真本領(lǐng),在部隊的大熔爐里淬煉成鋼,書寫了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天大碩士生李戈,扎根祖國貧困山區(qū),走村入戶解難題,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把青春獻給扶貧工作;一位又一位大學生支教人、志愿者走進大山深處,為西部兒童創(chuàng)建夢想教室,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翅膀……許許多多的青年用奉獻與擔當,詮釋著愛國奮斗的時代內(nèi)涵。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時,第一站來到南開大學,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僅激勵著南開學子以實際行動繼承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激勵著每一個人在奮斗中踐行責任擔當。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心懷愛國之情、踐行報國之志,就要時時自問,為人民做了什么,為黨擔當了什么,為國家奉獻了什么。從把生命獻給援疆事業(yè)的席世明,到埋頭苦干、剛直不阿的王連山,從“藍領(lǐng)專家”孔祥瑞,到放棄大城市生活、立志改變農(nóng)村面貌的侯雋,每一位愛國者的行動,都是最生動的教科書,激勵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把愛國之心、為民之情轉(zhuǎn)化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推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推進天津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實際行動,轉(zhuǎn)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chuàng)業(yè)、為民服務的實際成效。
激情在開拓進取中燃燒,熱血在蓬勃發(fā)展中流淌。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新起點,讓我們把個人成長進步融入到推動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的時代洪流中去,以擔當作為、拼搏奮斗,書寫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的絢麗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