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會基層治理不僅需要制度保障,也要以情動人、以愛暖人。在西青區(qū)張家窩鎮(zhèn)杰盛里社區(qū),居委會為同月份出生的老人舉辦生日會,同時組建各類文體隊伍,還在每個網格中選派居民當“小巷管家”,處處洋溢著鄰里親情和正能量,社區(qū)大家庭里充滿了愛和溫馨。
生日會“點亮空巢”
杰盛里社區(qū)劃分為9個網格,網格員入戶收集居民信息,居委會把這些信息巧妙利用,每個月都統(tǒng)計出來當月過生日、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把大家集中起來過個“集體生日會”,這便是社區(qū)“點亮空巢”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生日會上,老伙伴們戴上生日帽、唱起生日歌,一起吃蛋糕、展現才藝,喜氣洋洋。生日會后,居委會還給每位“壽星”準備了“大禮包”——一大籃子蔬菜。68號樓的夏大爺和邊阿姨是同月份生日,居委會特意給老兩口“捯飭”一番,鮮花簇擁著他們照合影,老兩口激動地說,他倆已經很久沒有一起照相了,生日會仿佛又讓他們回到了年輕時的甜蜜時光。80多歲的臧奶奶年事已高,老伴兒身體又不好,居委會就把鮮花、蛋糕和蔬菜送到家里,兩位老人同樣感受到了溫暖和心意。“我們電話通知時,很多老人就十分驚喜,參加生日會更是樂得合不攏嘴。”杰盛里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悅說,“活動的意義不僅是要給予老人們更多的精神關愛,更是倡導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
文體活動陶冶情操
瑜伽隊、旗袍隊、合唱隊、戲曲隊、年畫隊、舞蹈隊、樂器隊、乒乓球隊、臺球隊……提起社區(qū)的文體隊伍,王悅如數家珍。社區(qū)提供平臺,隊伍逐漸壯大,周邊很多愛好者也慕名而來,大家在活動中鍛煉身體、陶冶情操,氣色好了、心情爽了,自然幸福感“爆棚”。居民們并沒有“獨樂樂”,而是用自己的特長幫助有需要的人。瑜伽隊定期給智障人士義務授課,指導他們堅持練習,原本體態(tài)臃腫的小媛成功“減肥”二十來斤,變得更加健康自信,也更能融入社會。年畫隊開辦了年畫學堂,經常接待居民和在校學生,向他們講授楊柳青年畫的歷史和技法,傳承經典文化。
網格管理實時高效
在杰盛里社區(qū),每個網格除了網格員外,都選派一名居民來當“小巷管家”,他們不僅輔助網格員開展工作,還熱心為大家服務。一次,第一網格的“管家”高向玉發(fā)現小區(qū)內有一堆裝修垃圾,通過網格員上報到鎮(zhèn)網格化信息平臺,按規(guī)定,工作人員應在三個工作日內將垃圾處理掉,可高姨有點“心急”,為了不影響社區(qū)環(huán)境和居民出行,她和老伴兒提前推來自家的三輪車將堆物清運干凈。“高姨是個熱心腸,我們給過生日的老人送蔬菜時,她也總是推著三輪車過來幫忙。”王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