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好,但是疫情還沒結(jié)束,咱老哥幾個盡量別聚在一起聊天啊,還有出門把口罩都帶好啊,老李,你那兒口罩沒遮住鼻子啊。”每天,王維生都會在村里轉(zhuǎn)轉(zhuǎn),雖然已經(jīng)76歲,但聽著大喇叭里一直在做疫情防控宣傳,又聽說村里老人們有的不習(xí)慣戴口罩,常出來三五個聚一起曬太陽,他就找到村委會,想做宣傳志愿者,他說自己也是老年人,和老人們有共同語言,容易勸得動他們。
王維生,是西青區(qū)大寺鎮(zhèn)青凝侯村村民,除了做宣傳志愿者,他還經(jīng)常和兒子、兒媳婦一起為村防疫一線的志愿者們做愛心午餐。村里人常勸他別送午餐了,因為他歲數(shù)大了,而且老伴兒還臥病在床,時刻需要人照顧,但王維生總是堅持,“我看著一線的孩子們太不容易了,就總想幫點兒忙,大家不讓我長期執(zhí)勤,我就幫著四處宣傳宣傳,做飯也花不了多長時間,老伴兒雖然下不了床,但是也支持我?guī)兔ψ龇酪咝麄鳌?rdquo;
就是這樣一位熱心腸,有愛心的老人王維生,在他的影響下兒子王志忠、兒媳婦周家琴送愛心午餐的熱情更高了。同時,兒子也像父親學(xué)習(xí),在村子里做起了志愿者,拿著小喇叭巡邏宣傳,指導(dǎo)村民戴好口罩,53歲的王志忠巡邏起來既熱情又心細。兒媳婦周家琴作為青凝侯村腰鼓隊隊員,不僅和家人一起制作愛心午餐,還積極響應(yīng)村腰鼓隊的號召,參與志愿宣傳,最近幾天,還和其他隊員們一起制作了為防疫一線加油打氣的視頻,充分發(fā)揮了一名文化志愿者的作用。
王維生的孫子王峰是村內(nèi)的治保隊員,今年31歲,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是村里的絕對主力,時常承擔(dān)村卡口處的夜間值勤任務(wù),“我年輕,而且是治保隊員,特殊時期更要守護村民的安全。雖然我還不是黨員,但我去年已經(jīng)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要時刻以黨員先鋒模范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而且在我家里,我的爺爺,我的父母都在為抗擊疫情做貢獻,特別是我爺爺,歲數(shù)大了,還經(jīng)常出門參與宣傳,我更不能落后。”偶爾不執(zhí)勤的空檔,他會抓緊趕回家里,幫妻子料理家務(wù)、照顧孩子,妻子在村子里做點兒小生意,因為疫情,還沒有正式復(fù)工,只是在村民有需要時,妻子會送貨上門。王峰說,妻子都是為了支持全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因為家里孩子還小,需要人照顧,不然妻子會一邊開工一邊參與防控宣傳。
提起孩子,當(dāng)問到王維生時,他會不自覺地樂得合不攏嘴,“我有兩個重孫子,老大今年8歲,老二3歲,這倆孩子特別聰明。”傳承好家風(fēng),抗“疫”一家親,在太爺爺?shù)慕虒?dǎo)下,兩個活潑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了“中國加油”的手抄報,還錄制了小視頻為防疫一線的親人們加油,為天津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3歲的小朋友雖然小,但是他知道現(xiàn)在有疫情,不能總鬧著出門,出門就要戴口罩。
四世同堂是難得的福氣,而全家共同抗“疫”,齊心協(xié)力參與防控,對于今年已經(jīng)76歲的王維生更是一種幸福與快樂,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在他的帶領(lǐng)下,全家還為村防疫工作捐款捐物,其中兩個小重孫子也捐出了自己的壓歲錢。王維生說:“我是大家長,就要帶好頭兒,國家有難,我們必須站出來幫忙,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好了,我們的小家才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