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人生之路,閱過萬水千山,當我們不再驚喜于新的發(fā)現(xiàn),快樂似乎也隨著匆匆的腳步滯留在往昔的回憶中,現(xiàn)如今倒需要守著窗兒尋尋覓覓了。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第一樂”應該說是親情之樂,“第二樂”可以說是修身之樂,“第三樂”說的是教育之樂,甚至連“王天下者”都無法跟他的三樂相并論。
“三樂”中除去第三種常人難以達到,前兩種我們都可以擁有。
這世上,沒有什么比家人的愛更長久、更純粹。你是否注意到公園里孩子在父母的牽領下雀躍的身影,是否在與長輩作別時聽到那暖心的叮囑,無論是合家團聚“飛羽觴而醉月”、說笑漫步“序天倫之樂事”,有家人的陪伴與關心何嘗不是身邊最溫暖的“樂”。
在艱難的日子里,楊絳因牽掛默存的身體,總是只身一人不懼危險恐懼去看望親人。每一次簡短的相聚,也許只是一句問候、一聲笑語,足以讓苦澀的生活有了“樂”的滋養(yǎng)。這種親情之樂給了他們百折不撓的勇氣,有家人的牽掛和陪伴,也沒有裹挾淚水的傷懷,而是增添了香甜的期待。
樂,就在身邊,家人是巍峨的高山,為我們遮擋狂風;親情似淙淙流水,用歡快的節(jié)奏蕩滌陰霾。而當失意之際、獨處之時,一個人若能守住內(nèi)心的平靜與從容,也能自得其樂。是誰在雨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又是誰被貶之后高聲吟唱“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樂觀豁達造就了一代天才──蘇東坡。是他,獨具快樂的魅力。在給朋友的信中,他曾這樣坦陳:“我一生之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這種快樂深深地感染了古今文人,唱蘇詞如沐春風,讀蘇文如飲瓊漿。尋得內(nèi)心的從容,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不要被匆忙、被罹難掠去本就去日苦多的貌似難求的快樂。
守住內(nèi)心,在我們身邊就會氤氳快樂的氣息,在人生之路上就會闊步昂首、無懼無憂。
一個人不管命運有多悲慘,只要有理想信念,并為之奮斗,終會改變命運,得到快樂?;艚痣m然因為疾病而在輪椅上度過了以后的人生,但因為執(zhí)著于理想,他沒有放棄奮斗,在逆境中成長,終于發(fā)表了《時間簡史》,解開了宇宙之謎。
徐志摩說:“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人生,一路走來,何嘗不是撐著這樣一支長篙,不斷地向前,因為我們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讓奮斗的激情洋溢在我們身邊,尋夢會帶來勇氣、收獲快樂。
把奮斗當作珍寶,在一次次微小的快樂中收集我們的寶藏,到最后,我們注定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因為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時間沮喪嘆息,我們的親人因我們的奮斗而歡欣鼓舞,我們自己也在奮斗中修養(yǎng)了身心,快樂的因子圍繞在我們身邊,怎能不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