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穩(wěn)莊鎮(zhèn)東臺子村的竇連凱,村里人都知道。竇連凱是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年輕的時候當過老師、也下過海經(jīng)商,曾經(jīng)是東臺子村村辦企業(yè)陶土廠的領導。妻子一直在其背后,做好后勤工作,并育有一兒一女,都已成家。他們結(jié)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家與愛的真諦。
努力上進,建功立業(yè)
竇連凱年輕時是小隊會計,后來擔任了小隊隊長。全生產(chǎn)隊的重擔都落在了僅有二十幾歲的他身上。他雖是一個頭腦靈活、積極、負責任的人,但這個擔子落在他身上,豈能輕松?要知道他十幾歲從學校畢業(yè)后馬上當了會計,農(nóng)活幾乎一竅不通。他白天帶領大家干農(nóng)活,晚上和老農(nóng)請教,研究工作安排計劃,那可真是是沒黑沒白。遇到雨天,為避免莊稼澇他半夜起來到地里放水,了。遇到旱天,因為水源少天天盼著下雨,半夜雷雨聲驚醒了竇連凱,他一骨碌坐起來,激動地趴在窗臺看雨直至天明。
社員們家里有了余糧,可兜里沒有錢,并不能算富裕。村里辦有機陶土廠這個重任又交給了竇連凱,這下使他更忙了。不光是沒黑沒白的干,更要經(jīng)常出差,常年不是在外,就是在廠里。功夫不負有心人,竇連凱終于把陶土廠建起來了,并使企業(yè)蒸蒸日上。
夫妻和睦,上慈下孝
在竇連凱創(chuàng)業(yè)期間,家里父母妻兒,弟兄姐妹一大家人都要照顧,為了解除竇連凱的后顧之憂,作為老師的妻子更是家里學校兩頭忙。在家里她不僅要做飯,還縫棉衣、做單衣,甚至連棉鞋,單鞋都親手做,吃完晚飯還要輔導小叔子,自己的子女學習,直至考取了大學。但是妻子的工作一點也沒落下,學校沒請過一次假,還多次評優(yōu)。
妻子退休后,先后忙孩子們的婚事,幫著帶孩子,長久的操勞,她終于病倒了,腦膜瘤需要開顱手術(shù),手術(shù)后要住院治療,竇連凱尋醫(yī)院,找大夫,兩次收到病危通知。妻子住院期間,父子兩人日夜輪流守在床邊,誰都不提離開。兒媳婦更是在看到婆婆抽脊髓難受的樣子,心疼得哭了起來。女兒是中學教師,每年都教畢業(yè)班,學生和母親兩頭放不下,白天沒空就晚上來。姑爺為了讓岳父多歇歇,抽空就來陪床。就這樣折騰了一個多月。一家人從不計較多干少干,從未拌過嘴紅過臉。婆媳和睦,姑嫂親密,人與人間寬容大度、互助,這是家庭和睦的根本。
講政治,重品行
竇連凱家庭成員都積極學法、守法、用法,向孩子們普及法律法規(guī)知識,并提供正確引導方向,家庭成員從未出現(xiàn)過賭博、打架、斗毆、聚眾鬧事等違紀違法行為。家庭成員中的黨員都認真仔細學習黨章,積極參加每期黨員活動,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地方黨員的帶頭作用。在家長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們也心中有黨,積極入團。進入高校后,向組織靠攏,積極申請入黨,渴望為祖國作出貢獻。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立足崗位,表現(xiàn)優(yōu)秀,竇連凱夫妻曾在原單位多次被評為先進,兒子在工廠勤勞肯干,多次被評為先進勞動者。兒媳是廠內(nèi)多屆婦女代表。女兒在學校是骨干教師,多次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姑爺是大港區(qū)有名的筆桿子,獲獎更是無數(shù)。外孫曾被評為港城童星。孫女從小至今在校內(nèi)積極參加多項社團活動,并多次獲得榮譽和獎勵。
竇連凱夫妻的以身作則,積極進取的精神,孝老愛親的作風,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在一代又一代的子孫身上體現(xiàn)出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優(yōu)秀的家風家訓,在竇連凱家庭完美的體現(xiàn)出來,更好地弘揚了中華傳統(tǒng)向上向善的傳統(tǒng)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