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當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聞 >> 綜合 |
|
||
|
||
吃粽子,劃龍舟、佩香囊…… 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 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 ![]() 譚凱興 攝 五月時為仲夏 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jié)” 它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 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 又叫五月節(jié)、女兒節(jié)、詩人節(jié)等等 也是中國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 叫法最多的節(jié)日 習俗流傳甚廣 ![]() 王康明 攝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jié)日 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fā)期 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艾草、菖蒲 艾葉(也叫艾蒿) 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 有較強的驅(qū)毒除瘟作用 艾葉、菖蒲還可以驅(qū)蚊 慢慢燃燒艾葉驅(qū)蚊效果更好 ![]() 龍林智 攝 “端陽節(jié),天氣熱; 五毒醒、不安寧”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 端午要在門上貼好紙剪的五毒圖案 寓意避開其毒 節(jié)日清晨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 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 拴五色線 ![]() 郭紅 攝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 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 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 意味著將瘟疫、疾病沖走 希望孩子可保健康平安 “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 戴香囊亦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習俗 香囊中常會填充一些中藥 具有“芳香辟穢”功能 如丁香、白芷、紫蘇、薄荷等 可以提神醒腦、振奮精神 ![]() 王衛(wèi)東 攝 老人、小孩和青年 佩戴香包中的配料不同 代表的含義也不同 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端午時節(jié),來一杯蒲酒吧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 同時人們用雄黃酒涂小兒耳鼻、肚臍 以驅(qū)毒蟲,求小兒平安 ![]() 楊晨 攝 飲食講究吃“五黃”“五紅” “五黃”說法不一 大概有黃酒、黃鱔、黃魚、咸鴨蛋、黃瓜 “五紅”通常指 莧菜、茄子、紅蘿卜、西紅柿和蝦子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夏日的端午,又怎可少了龍舟競渡? 賽龍舟,最早是一種祭祀活動 多為祈求豐收、事事如意 ![]() 楊華峰 攝 龍舟的大小因地而異 橈手亦人數(shù)不一 劃龍舟時 還會唱起“龍船歌”助興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端午節(jié)的時令吃食,自然是粽子 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祭奠屈原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 譚凱興 攝 北方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 多以紅棗、豆沙做餡 口味偏甜,個頭較大 南方常以竹葉來縛粽 有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 個頭偏小,甜少咸多 “弄塵或斗草,盡日樂嬉嬉” 你兒時的端午節(jié), 是否也曾有這樣的游戲? ![]() 中新社發(fā) 富田 攝 其玩法大抵如下: 比賽雙方先各自采摘 具有一定韌性的草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狀 并各自用勁拉扯 以不斷者為勝 端午踏青歸來,帶回各種新鮮花草 以種類多、品種奇為評判保準 斗草爭勝,回味無窮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fā)季節(jié) 古人以蘭草湯沐浴為俗 所以端午節(jié)也叫“浴蘭節(jié)” 人們多半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 楊艷敏 攝 當粽子的清香逐漸在大街小巷飄散 端午節(jié)也就來了 它承載了人們對幸福和健康的追求 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 今日端午 祝愿平安順遂 |
||
|
||
相關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