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當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聞 >> 綜合 |
|
||
|
||
![]() “看遍冷暖,深愛人間。”這句話形容記者再適合不過了。西青這個地方,有溫度,有故事,能成為它的記錄者,我感覺到非常榮幸。一路懵懂、一路求知,今天,西青融媒記者蘆曉冰想和大家分享關于她在記者崗位上一路成長的故事。 邊奔跑,邊努力,邊成長 去年元旦前夕,我完成了這樣一篇報道:《隆冬送暖——愛心企業(yè)走進西青區(qū)啟智學校開展愛心捐贈活動》。 ![]() 其實這只是一個小新聞,但對于我來這個新手來講,需要獨立完成一篇報道,壓力還是很大的,然而卻是因為這次的采訪讓我對選擇記者這份行業(yè)越來越堅定。 來到啟智學校進行采訪,我選擇坐在教室最角落的地方,正因為坐的靠后,我用最廣的角度去關注這群特殊的孩子。細細地打量,卻發(fā)現他們都非常聰明和可愛,并不比我們缺少什么,反而更加淳樸和真誠?;氐絾挝?,坐在電腦前寫稿子,我就一遍一遍地回想這些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而自己,能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他們生活的瞬間,覺得特別自豪。 ![]() 好記者分享好故事,其實我站在這兒,跟大家分享故事,有些“小巫見大巫”了。作為記者,我雖算不得經驗豐富,但也足夠幸運,經歷和見證了許多難忘的新聞事件。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面對疫情,廣大新聞工作者也成為了“逆行者”。在全區(qū)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新聞部的所有人快速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義無反顧地奔走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一線。 ![]() 這是西青融媒記者馬奇杰、喬瑞、侯月晨深入西青醫(yī)院隔離病房改造完成投入使用的工作照。 ![]() 這是西青融媒記者黃展、霍雅迪到西青區(qū)有害垃圾存放點位采訪廢棄口罩回收情況的工作照?!?/p> 在這樣快節(jié)奏的情況下,也容不得我再像之前一樣,跟在有經驗的記者身后,慢慢學習、慢慢領會了。所以在2月初,由西青區(qū)融媒體中心主任戴維微、西青區(qū)委宣傳部科長袁忠清帶隊,與西青融媒記者盧海林一起,我們來到了天津市海河醫(yī)院,拍攝辛口鎮(zhèn)的蘿卜種植戶捐贈沙窩蘿卜的新聞。當時一起去的還有戴部長和宣傳部的袁科長,在去的路上,大家就調侃說:“現在海河醫(yī)院是最嚴重的地方吧,那人們從醫(yī)院門口經過估計都要繞開走啊,咱們真是有膽量!”。在進入醫(yī)院前,我們做好了防護措施,全身上下捂得嚴嚴實實,進入醫(yī)院后,我們忙著拍攝搬卸蘿卜,聯(lián)系溝通采訪,早已忘卻了這是疫情最危險的地方,半天的時間完成了完整的拍攝采訪任務。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向奮斗在一線的所有醫(yī)護人員致敬,向身為農民卻有著愛國情懷的沙窩蘿卜捐贈者郭之振致敬,向甘當記錄著的西青融媒記者們致敬。這是責任,也是使命,更是我們作為一名記者應該盡的職責。 也許在常人眼中,記者是一個有著些許“光環(huán)”的職業(yè),我們總能在第一時間抵達事件現場、掌握第一手新聞事實、傳遞最及時、最有溫度的報道,其實,我想說,記者只不過是一份平凡的職業(yè),但我們記錄的故事卻大多不平凡。從入職到現在,采訪部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團結有愛的集體,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呵護和幫助,我越來越熱愛記者這份行業(yè)。 每年的6月中旬天津開始入汛,便意味著無數個下雨的日子就要來了,今年雨季很給力,大的降水一波接一波。 6月25日,一場五十年不遇的大風冰雹暴雨天氣過境,造成西青區(qū)部分農作物被毀、電力中斷、樹木折斷和車輛砸損等情況。 ![]() 在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市臺外聯(lián)群里發(fā)了一條消息,問各區(qū)有拍下冰雹的畫面嗎?看到消息后,我又看了看時間,那時已經快晚上十一點半了,由于正值端午放假,我人還在外地,所以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在部門群里問了一句,沒想到還真的有人回復我,兩三句溝通之后,祁九州、黃展等同事就把他們拍的視頻轉發(fā)給了我,我也順利的發(fā)給了市臺老師。 降水不分晝夜,工作也就不分時間,這是發(fā)生在8月初的一天,晚上八點多了,一場強降水伴隨7-9級大風降臨西青,此時還在單位值班的采訪部副主任潘洋和記者馬其杰為了拍攝下雨的畫面,撐著傘用手機把楊柳青廣場附近積水嚴重的點位拍了一個遍,考慮到排水問題,又連著趕到附近有泵站的地方去拍排水,由于當時風太大了,雨傘根本起不到作用,在拍完一段接一段的視頻后,他們的手機也進了水…… “大浪淘沙,淘盡黃沙始得金。”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我想,我們西青融媒體中心的每位記者都是。今日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他日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
|
||
相關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