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27日,上海芭蕾舞團將攜《天鵝湖》登上天津大劇院的舞臺,為天津觀眾再現(xiàn)白天鵝與王子動人的愛情故事。
《天鵝湖》是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芭蕾舞劇作品之一。這部作品集結了編舞大師彼季帕和作曲大師柴可夫斯基的靈感與創(chuàng)作,不論是劇中白天鵝與王子的唯美雙人舞、俏皮活潑的四小天鵝舞、黑天鵝32圈“揮鞭轉”,還是柴可夫斯基筆下夢幻的旋律,都使其跨越了民族與時空的界限,深受各個時代、各個國家觀眾的喜愛。近年來,不同版本的《天鵝湖》相繼來津上演,受到了天津觀眾的歡迎。
上海芭蕾舞團成立于1979年,前身為大型芭蕾舞劇《白毛女》劇組。舞團對中外芭蕾舞劇的演繹有著自己的特色,是中國芭蕾界的一支勁旅。此次來津演出的這版《天鵝湖》,邀請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前藝術總監(jiān)德里克·迪恩擔任編導,首演于2015年,曾三度赴歐洲巡演,在阿姆斯特丹皇家卡雷劇院、紐約林肯中心等藝術殿堂演出時,贏得海外觀眾和媒體的好評。
雖然演繹的是同一部經典作品,但世界上任何一家芭蕾名團的《天鵝湖》都有自己的特色。上芭版《天鵝湖》同樣如此。在保留該劇藝術風格的同時,上芭充分利用舞團的藝術資源,在群舞方面進一步開拓,劇中的“天鵝”數(shù)量由傳統(tǒng)的24只翻倍至48只,幾乎達到舞臺的承受極限。德里克·迪恩對“天鵝”的隊形做了重新塑造,他注重隊形在保持整齊有序基礎上的變化多端。他表示,這是一次成功的實驗,舞臺上人數(shù)增多不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也讓整部劇感情更為豐沛。群舞演員的翻倍給演員帶來了更大的考驗。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說,48只“天鵝”在舞臺上共舞,背后是演員和教員成百上千個小時的辛苦付出。在第二幕著名的天鵝群舞中,觀眾將伴隨著靈動舒緩的音樂迎來48只“天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