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三附小學生在學習京劇表演
放學后的精武鎮(zhèn)天津師范大學第三附屬小學校園里,每一間教室都“別有洞天”。特別是每周二的下午,孩子們寫完作業(yè)后,便沖出教室,來到自己報的特色課上。
“我們推出的特色服務精品班里的學員都是老師們從各個班級里精心挑選出來的,都有一定的特長或者特點,這些孩子不僅可以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技藝,還能參加各種展示活動或者比賽,孩子們的收獲會很多。”該校德育副主任郭曉倩對記者說。
目前,該校已開展京韻大鼓、書法、繪畫、京劇、足球等20多個特色服務精品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及時參加活動。
郭曉倩接著介紹:“目前,我們學校與6家校外培訓機構合作,邀請更加專業(yè)的老師來我們學校為孩子們服務,像無人機、街舞、京韻大鼓、京劇等科目,都特別受歡迎。特別是京劇、京韻大鼓、書法這樣的傳統文化班,有很多孩子報名參加,這對于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很好的推動。”
精品班固然是不錯,但是也只是少數孩子可以享受這些服務,其他孩子怎么辦?“我們不僅推出了精品班,還有基礎班。這些基礎班是以班級為單位,老師們根據孩子的情況安排繪畫類、棋類、航模類等各種課程和活動,課程豐富,內容簡單有趣。”郭曉倩回答。
到底學校的課后服務內容好不好,學校的孩子們最有發(fā)言權。
新學期開始后,五年級1班學生朱佳豪的課后生活一下子豐富了起來。“以前放學回家后我一般自己做作業(yè),在家里沒有同學一起探討,缺少學習的氛圍?,F在我在學校就可以快速完成作業(yè),還可以上自己喜歡的足球課。”他對記者說。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家長劉慧松了一口氣。“學校課后服務的開展讓我們從疲憊和焦慮中解脫了出來,家長可以根據下班時間來選擇接孩子的時間,減輕了家庭的人力負擔;學校開展了素拓特色課程和答疑輔導,我們也不需要再去上課外輔導班了,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也得到了緩解。”劉慧說。
該校校長張同俊說道:“‘雙減’目的就是讓教育返璞歸真,開展課后服務關鍵要‘留人留心’。‘雙減’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長遠來看,‘雙減’產生的積極影響將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聚焦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