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4日報道,立陶宛總統(tǒng)瑙塞達當日表示該國政府允許以“臺灣”名義設代表處是一個“錯誤”。
瑙塞達稱,讓臺灣設立代表處不是問題,但是以臺灣為名則是個錯誤,在這件事情上他并沒有獲得充分協(xié)調。他認為,立陶宛和臺灣在不具備“外交”關系的情況下可以互相開設代表處,但“代表處的名字成了現(xiàn)在影響與中國大陸關系的關鍵因素”。瑙塞達稱,一些非傳統(tǒng)的手段已被用來對付立陶宛,立陶宛必須積極且明確地告訴歐盟,這是針對歐盟國家發(fā)起的攻擊。
此前一天,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報道稱,立陶宛前總統(tǒng)阿達姆庫斯也對允許臺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提出批評。他表示,由此帶來的損失是“巨大且完全沒有必要的”,支持或承認臺灣應該經由政府與議會協(xié)調并達成一致,而且這種承認應該由有影響力的大國決定,輪不到立陶宛這種小國來出頭。立陶宛反對黨社會民主黨領袖維利亞·布林凱維丘婕近日接受采訪時也批評立陶宛政府對華政策“不專業(yè)”。
香港中評社4日評論說,阿達姆庫斯和維利亞的言論反映出,立陶宛現(xiàn)政府的中國政策在其國內是有爭議的。阿達姆庫斯所言點出了國際政治現(xiàn)實,足以警醒臺灣。臺灣當局沉迷于謀求所謂“外交突破”,隨時偷雞不成蝕把米。
據報道,立民調機構Vilmorus上周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立陶宛政府支持率已跌至十年來最低水平。表示信任政府的民眾比例已從11月的21%下降至12月的17.3%,而表示不信任政府的比例則從39.6%升至47.8%。該民調機構負責人蓋迪斯表示,此前僅有2009年至2012年的政府支持率比現(xiàn)任政府低。
立陶宛的新表態(tài)可能會氣壞美國。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普賴斯在一份聲明中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日與北約九國外長通電話,除討論俄烏邊境爭端外,還談及立陶宛問題。該聲明宣稱,面對中國不斷升級的政治壓力和經濟脅迫,他們將與立陶宛團結一致。
立陶宛總統(tǒng)的最新表態(tài)迅速傳到臺灣。臺灣雅虎奇摩網站4日強調,瑙塞達最新表態(tài)的背景是立陶宛“與大陸關系陷入冰點”。4日晚,臺“外交部”發(fā)言人歐江安緊急回應,在回應中她沒有敢批評立陶宛總統(tǒng),只是聲稱對于他國政策的決策過程,將不予評論,還大夸立陶宛“勇敢堅毅”,希望其“堅守原則”。同時,歐江安攻擊大陸對立陶宛“政治壓迫和經濟杯葛”。
臺灣輿論場中對立陶宛總統(tǒng)的新表態(tài)反響強烈。幾乎所有媒體和網民都提到,臺灣剛剛買了立陶宛被大陸拒絕的2萬瓶朗姆酒,“現(xiàn)在能退款嗎?”還有人認為,立陶宛方面的新表態(tài)是打臉臺灣的“斷交部”,“已經可以想象立陶宛將撤掉臺灣代表處”,甚至有人說“立陶宛總統(tǒng)將到北京痛哭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