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譚紅
錦衣麗服見年畫
年少讀《紅樓夢》,到“林黛玉進賈府”一回,王熙鳳的初次亮相就令我叫絕:“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說她是“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實不為過。這一大串文字,讓人驚艷不已。但少時的我,連其中的很多字都認不得。那描繪的是何珍奇異寶、錦衣麗服,就更無從獲知了,只覺一股富貴之氣逼來。
如今再讀《紅樓夢》,才知道這“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確實不凡。用十三個字作定語,分成五個層次,工藝+紋樣+顏色+質地+款式,才把一件襖精雕細刻般描摹出來。曹雪芹的文學天賦堪稱驚人,榮國府的極盡奢華也令人嘆為觀止。其實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鳳姐穿的是一件拿金絲繡成的,以眾多蝴蝶穿梭在花叢中為紋樣的,大紅色的,用表面光潔的像緞子一樣的棉織品制作的,緊身式樣的小襖。
如此精美的服飾,在《紅樓夢》中比比皆是。這一現(xiàn)象多被與曹雪芹的家族背景聯(lián)系起來。曹氏曾三代出任江寧織造,職責所在就是為皇家督造各種絲綢和服飾。曹雪芹自幼耳濡目染,也就難怪他能用刺繡一樣的文字,為書里的人物繡出一件件麗服。此外,這些五光十色的衣裳更為還原生活場景、烘托人物性格起到了作用。
對于早年間的鄉(xiāng)野村夫來說,鮮有機會捧讀《紅樓夢》。多是以年畫的形式,了解這部千古奇書的來龍去脈。在楊柳青畫師的筆下,小說中的人物身著霓裳羽衣走到了畫面之中。
在畫師中間,歷來口口相傳著年畫畫訣,在“各式人物歌”中就有“美人樣”:“鼻如膽,瓜子臉,櫻桃小口螞蚱眼;慢步走,勿奓手,要笑千萬莫張口。”正是將這輩輩畫師積攢下來的繪畫經(jīng)驗,與“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連珠妙語相融合,才造就了以《紅樓夢》為題材的楊柳青年畫的獨特氣質。在年畫中,錦衣麗服成為最搶眼的標志,既體現(xiàn)著富貴榮華,也彰顯著人物個性。
雖然,人們也曾常常詬病,在文學轉換成圖畫后,文字特有的朦朧美被具象化,讀者獨享的心靈感受被統(tǒng)一化。但這是對文人墨客或有一定文學素養(yǎng)的讀者而言。當年對于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來說,他們還是需要像楊柳青年畫這樣的具象化視覺材料,將他們領入充滿夢幻的大觀園,去感受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