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每日電訊》在頭版頭條刊發(fā)《攥緊農業(yè)“芯片” 端牢中國飯碗》的報道,文章中提到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關系14億人“口糧”。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wěn)中國飯碗、實現糧食安全。如今在天津,稻種“闖”出一片天,強筋春小麥品種可替代進口,花椰菜品種打破國外壟斷并走出國門,黃瓜育種成果創(chuàng)新能力國際領先,肉羊育種走在全國前列,鯉鯽魚苗種輻射全國……而在西青,專家團隊們也正在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助力中國人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文章中寫道:近年來,天津實施小站稻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推進種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攻關。小站稻成為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津原U99”“金稻919”“天隆優(yōu)619”等小站稻品種多次榮獲全國評比金獎,并實現從品種選育、綠色栽培到收儲加工全鏈條標準化。許多津牌稻種更是北出長城、南到長江中下游,賦能希望的田野。
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員滕奉魁介紹說:“國家粳稻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是在袁隆平院士的幫助和指導下組建的。2018年,在西青區(qū)成立國家粳稻中心育繁種基地,成立的時候袁隆平院士專門給我們寫信說‘希望天津將傳統(tǒng)稻作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加快天津小站稻新品種的研發(fā),把小站稻做大做強,做出天津地方特色,為我國水稻產業(yè)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我們就想把咱天津小站稻的種子培育得更好。”
為了這個夢想,那些天,滕奉魁幾乎天天盯在現場,一方面指導技術,另一方面加緊選育新品種。
滕奉魁說:“我們新改良出來的品種——天‘隆優(yōu)717’,從粒型方面與‘619’相比,會更飽滿一些,更大更圓潤,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每畝能夠增產7%左右。”
小小一粒種,釋放大能量。截至目前,天津已培育審定糧食作物品種74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2021年糧食產量“十八連豐”,達到249.9萬噸,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糧食綜合自給率由2011年的28%提高到2021年的36.2%,其中口糧自給率由35.4%提高到65.4%,在全國糧食主銷區(qū)中位居前列。
對老百姓來說,小種子有大收益。對國家而言,小種子更有大戰(zhàn)略。花椰菜俗稱菜花,19世紀傳入中國。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花椰菜種子依舊被國外壟斷。農業(yè)的“芯片”是種子,要想打破壟斷,就要將種子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天津市農科院研究員孫德嶺介紹說:“我們用10年的時間,選出兩個品種,一個是‘津雪88’,一個是“云山”。這兩個品種從生產產量、抗性、花球質量都超過‘雪山’,這樣就解決了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國外雜交品種進口的局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德嶺團隊先后育成“津雪88”“夏雪”“豐花”“津品”等花椰菜品種,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85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59.5億元,改變了我國花椰菜優(yōu)良雜交品種短缺的局面。2014年開始,團隊育成的花椰菜品種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了我國花椰菜良種由依賴進口向批量出口的“華麗轉身”。
孫德嶺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地考察時,我是直接為總書記進行匯報的專家之一??倳泧诟牢覀円憧蒲?,把成果轉化出去。這么多年來,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們,鉚足干勁,努力為國家種業(yè)發(fā)展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