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原本的計劃。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措手不及,也聽到了一些溫暖的、有力量的故事。這些故事或來自于病房內(nèi)外搶時間救生命的醫(yī)護工作者;或來自于道路卡口做登記測體溫的社區(qū)工作者;或來自于基層網(wǎng)格敲戶門做摸排的廣大黨員干部……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主人公,他叫什么、在哪工作我們暫且不提,只來靜靜地聽一聽他的故事,來感受一名普通黨員身后堅定而溫暖的力量。
一天上午,室外冬雪綿綿,中北鎮(zhèn)華亭佳園社區(qū)居委會內(nèi)一陣忙碌,電話聲此起彼伏。所有工作人員顧不得吃午飯,一邊詳細對照居委會存檔的居民登記信息,一邊打電話摸排疫情。這時候居委會主任蔡卓瑾接到了一通電話,“您好,社區(qū)嗎?我是一名黨員,想報名志愿者支援社區(qū)防疫任務,請給我安排工作。”電話里一位小伙子的聲音堅定有力。
當天下午,蔡主任就見到了這位主動請纓的黨員同志,并把小區(qū)里四棟樓的摸排任務交給了他。他用了兩天的時間順利完成了任務,將一份詳細的居民情況調(diào)查表交到了社區(qū)蔡主任的手中。“6號樓共62戶居民,某某家庭中幾口人,最近有剛剛外地返津人員,聯(lián)系電話是……;51號樓128戶居民,通過仔細觀察某某房可能一直沒有人?。荒衬撤块T口有垃圾,應該有人住,但是始終敲不開門,已在門口貼好了‘溫馨提示’……”這些密密麻麻的字體標注得詳實而又分明。社區(qū)主任蔡卓瑾說:“有了這份摸排調(diào)查表,為我們下一步對這4棟樓居住的外來返津人員做好把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比如外地返津人員乘坐的交通工具、航班號、需要隔離人員的具體情況等等,簡化了我們的工作流程,讓我們能夠騰出人手去做其他的防疫工作,實在是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走訪四棟樓,最高的16層,最矮的也有11層。僅用了兩天的時間不漏一戶地排查到位,而且信息如此詳細,他是怎么做到的?極力壓榨自己的休息時間,一天13個小時集中高強度工作,爬樓60層,敲開了300多戶居民的房門,白天爬樓入戶、深夜統(tǒng)計匯總,每天兩萬多的微信運動步數(shù)記錄了他的付出。
“我們也是后來才知道,在摸排居民信息的過程中,他根本沒有乘坐電梯,完全是徒步。他通過觀察住戶門口是否有垃圾、窗戶有沒有開過、家里拉沒拉窗簾、晚上燈亮不亮,能方便弄清住戶家里到底有沒有人居住。他說,如果坐電梯確實省勁不少,但卻觀察不了那么仔細,容易漏掉戶主信息。”蔡主任感慨地說,“這兩天,他就像個爬樓機器人,又像小說里的福爾摩斯,這樣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真讓大家心生敬佩。”
故事講到這里您可能不禁會問,這么有奉獻精神又充滿活力的青年黨員,怎么只在社區(qū)值守了兩天,為什么不是一個星期、一個月、或是“疫情不退,我不退?”。這個問題的答案,藏在了他給社區(qū)蔡主任發(fā)去的一條信息里:“多想再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戰(zhàn),為我們社區(qū)的一線防守工作多做些事,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我必須要回到崗位上去,希望我有限的工作能力能為你們盡些綿薄之力,感謝每一位社區(qū)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守護著我們的家園……”事實上,這有限的兩天時間是他連續(xù)工作一個月之后與家人團聚的假期。“他希望濃縮這兩天的時間干最多的事,才這么拼命的。雖然時間短暫,但是他用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承諾。”社區(qū)主任蔡卓瑾翻著手機信息補充道。
記者手記
不知道他是誰,我們卻知道他為了誰。由于今天這位戰(zhàn)“疫”故事主人公的工作特殊性,我們無法寫明他的姓氏,也不能交代他的工作單位。我們只需要記住他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是千千萬萬平凡而又偉大的共產(chǎn)黨員的縮影。等到春暖花開時,我們?nèi)阅芨惺艿剿麄儓远ǖ呢熑我约皽嘏牧α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