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喜歡這樣一種狀態(tài),淡金色的陽光暖暖地照著,斜倚在陽臺的長椅上,身旁的小桌上一盞清茶,像是山谷里的幽蘭緩緩地吐著香氣,手里捧著書卷,心中便生出小小的歡喜。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感的牽掛、更是一種人生的自我升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樣吧。一個人無論貧窮富貴,讀書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也是在累了、倦了時最好的伴侶。
閑暇時,手捧心儀的書卷,細細品味,流連于其中某一環(huán)節(jié),而不能自拔,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呢。臺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在他的散文《清歡》里說,他最喜歡蘇軾一闕詞中“人間至味是清歡”這一句,他認為“清歡”就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于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他認為,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zhì)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位。“清歡”是詩中所寫,更是讀者的至臻感受,我想這也是林清玄所追求的生活境界吧。
平日里,我也喜歡讀些詩詞,喜歡從那里面體會從未體會到的生活,因為詩詞里有千百種人生。那里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愜意,更有一顆陶淵明對生活的無所求的心境,詩人的超脫塵世,熱愛自然是那樣的怡然自得,對比我們每天的生活瑣碎、喧鬧塵世,怎么不叫人有一種想往之心呢?當讀到李白的詩作時便是另一番景象了。“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中,每每體現(xiàn)了詩人快意人生、灑脫不羈的豪放性格,從而也感染了讀者,讓人不自覺地跟著也豪放灑脫起來,仿佛自己就是那個才華橫溢,豪氣干云的詩人,滿腹詩書便是手中三尺長劍,可以縱橫疆場,金戈鐵馬。唐詩宋詞元曲,愛情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蘇軾的悼念亡妻之作“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寫的是他對亡妻綿綿不絕的情意,更添加了許多悲涼,綿綿的情意不絕不休,讓拜讀者跟著不禁潸然淚下。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張先的“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自古至今,關(guān)于愛情的詩詞作品有成千上百首,每一首都深藏著一個愛情故事,每一首都是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蘊含著作者的思緒有萬千,或哀怨、或期盼、或懷念,唯一不變的是對唯美愛情的期許與渴望。詩詞中的愛情沒有現(xiàn)實中的物欲橫流,沒有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一種純粹的感情升華,更是我們追求愛情的最終的向往。
以書為伴,以夢為馬。守著書卷,仿佛便是守著鼎沸鬧市中的一座靜謐的島,可在字里行間凈化濁心,可于詩詞歌賦里尋找快樂。徜徉于書海,守著安靜的一隅,在湛湛光陰下,如品一杯冷暖自知的茶。
(聚焦西青)
|